今天端午。又是一年端午。
我们对于端午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后世为纪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龙舟竞渡等风俗。
《礼记·月令》载:仲夏,阴阳争,死生分。五月旧时为恶月。五月五为恶月中的恶日。五毒俱出,瘟鬼时行。再加上民间的鬼神信仰,家家户户也有了插蒲艾、喝雄黄酒、挂钟馗像來驱瘟辟邪的习惯。
端午互道安康也由此而来。
可毕竟是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的吟诗作对,庆贺佳节。苏轼笔下的端午就是各种赏心乐事,湖光山色,轻歌曼曲。李之仪和吴文英的端午,却是独自回忆往昔,一人闲愁,一人落寞。而作为一国之君,逢此佳节,唐玄宗笔下的端午有的是“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的天下气象。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念奴娇·端午酒边
陈著
雨帘高卷,见榴花、应怪风流人老。是则年年佳节在,无奈闲心悄悄。巧扇风轻,香罗雪湿,梦里曾看了。如今溪上,欢盟分付年少。
遍是眉好相宜,呼儿扶著,把菖蒲迎笑。说道浮生饶百岁,能有时光多少。幸自清贫,何妨乐趣,谱入瑶琴调。杯杯酒满,这般滋味谁晓。
南乡子·端午
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端午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澡兰香·淮安重午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槐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