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看十首古诗词,尽显孩子眼里的天真,诗人心中的童真

admin 2017-6-2 3308

儿童节,看十首古诗词,尽显孩子眼里的天真,诗人心中的童真

文/诗词世界   编辑/清漫懒散闲人

  都说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他们眼中的生活是另一种生活,简单,快乐,奇妙而多彩。

  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孩子,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正是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题材的诗词,其实不需要诗句有多么美多么惊艳,而更在于一种灵动与传神。

  那份灵动,正是属于孩子身上独有的活力,虽然这首《小儿垂钓》里的孩子是让路人不要乱动乱问,保持安静的。但我们却一定可以在他眼里看到神采奕奕的好奇与渴望,甚至可以看到鱼儿上钩之前那绷着小脸的静静忍耐,待目的达到,可能紧接着就是一声欢呼,一脸欢欣。那是孩子毫不作假的快乐。

  而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垂钓小儿,也是诗人在去乡村寻找朋友的途中所遇,不知道他最后有没有问到路,不过,若能停下匆匆的脚步,多看上几眼无邪的天真,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会想起一位喜欢带着儿子去钓鱼的朋友,不知道他的蓬头稚子是否学会了垂纶,不知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光阴里又发生了哪些趣事?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你可曾想到,写下了如泣如诉的《长恨歌》与《琵琶行》的白居易,在描画一个顽皮小童时,竟也这般跳脱鲜活。

  一首仅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铺开在我们眼前,却仿佛成了一个个或长或短的镜头。碧波上,小娃撑船荡水痕;偷采莲,几分率真失大意。因为不懂得隐藏踪迹,大摇大摆地划着船回去,所以一个长长的镜头呈现出来——浮萍一道开。

  特别美,是儿童无意中创造的美,也是自然赋予的美。

  这样一首小诗,或许也能唤起我们的某些回忆吧,有关逝去的时光,有关遥远的童年。那时我们也是孩子,是不是也会瞒着家人悄悄跑出去,甚至偷采过路边的花,偷摘过可爱的果子,与小伙伴们躲躲藏藏,一片欢声笑语。

  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可爱的童趣,淘气过,幼稚过,天真过,才证明你也有过童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与前面两首不一样,这首诗的主角其实不是儿童,而且这也是本文所选的十首诗词里唯一一首读起来并不轻快的诗。但正是儿童的存在,引发了诗人的感慨,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变迁。

  这里的儿童和所有的儿童一样,也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不懂得一个风尘仆仆的人怀着怎样热切的归心,对人世沧桑又有着怎样的感慨。他们可能张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从未见过的人,可能拍着手跟在他身后想瞧瞧他有什么奇特。当然,他们也问出了一个面对陌生人时很寻常的问题——你从哪里来?

  诗人在孩子的脸上得到了答案——年深日久,他真的已经离开了太多年;或许也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是少小离家的自己,曾经也有过如他们一般无忧无虑的岁月吧。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现在却是有人问他,他又如何作答?

  淡淡的一问,却是重重的一击。或许生命正如一个圆,他又回到了起点。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与其说这首诗中有小孩子嬉笑着牵人的衣服,倒不如说诗人自己就高兴得像个孩子。

  因为他得到皇帝的诏书,觉得可以实现政治理想啦。此时的李白已经四十二岁,虽说过往的生活倒是过得潇洒,不过他也有远大的抱负啊,怎么可能永远甘于当身处草野之人?

  诗中的最后一句很有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疏狂率性,尽现激情与喜悦。

  一个开心的人,他眼里所看到的生活也是开心的。白酒新熟,黄鸡正肥,有仆童为他炖鸡斟酒,有儿女在他膝下笑闹,可以放歌,可以起舞,可以策马,可以追梦……

  整个场景都是热闹欢快的,孩子们的存在尤其渲染了这样的气氛。而诗人也确然有孩子般的率真明朗,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李白。

  我曾想过这首诗为什么叫《南陵别儿童入京》呢?为什么不是《南陵别家入京》,或者其他?

  也许与儿童的作别可以更单纯轻快,并充满热切的期望吧。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笔下,有很多清新自然的作品,无论描写荷花的那些名作,还是这类刻画童趣闲情的诗,都有几分盎然的生机与美妙。

  这样一首关于初夏午后的诗作,即有入口之味,又有入眼之景,还有入梦之幽,亦有入心之闲。在现在这个时节读起来,是否也会带给我们一份别样的诗意呢?

  夏日幽长,容易倦怠,若能睡个午觉,那是再好不过了。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的安然,可以看见芭蕉的绿叶映在窗纱上。

  虽然刚睡醒时的状态是有点无精打采,但是没关系,活泼的儿童会立刻唤醒那无聊的沉闷。他们追戏柳花的身影让诗人感受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心,感受到了生活里真实的欢快。

  其实《闲居初夏午睡起》共有两首,这首是其一,另一首中诗人也似乎变成了顽皮的孩童——“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他掬起清泉洒芭蕉的叶子,那声音让儿童们以为下起雨来。

  当他听见孩子们的笑声时,想必眼里也会浮现出笑意吧。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或许,每位诗人心中都有一个向往的田园,那可能是秀丽怡人的湖畔,也可能是清净幽深的山间,还可能是纯朴自然的乡村。

  而乡村,是既有景色,也有人烟的。

  就像杨万里的这首诗,似一幅田园画,也似一张童趣图。

  我们知道有些树是先开花后长叶,每到春季,它们争先恐后地盛放,枝头缀满了繁花。暮春时节,花落,叶出,有着嫩绿色的娇柔,还无法形成浓厚的树阴。

  这首诗中就有这样的树,它们长在疏落的篱笆旁,长在延展的小路上,形成了静态的美好,会让漫步于田园的人们心情也变得恬淡。

  花开花落的时节,定然有恋花的蝶儿飞舞,也会有戏蝶的孩童追随,那些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仿佛伴着扑面而来的春色一起跃入我们脑海。聪明的黄蝶飞入了黄色的菜花间,孩子们便找不到了,留下一脸懵懂的好奇。

  这是动态的生机,也是人与自然唱和出的蓬勃生命力。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世上有天真烂漫的孩子,有调皮顽劣的孩子,有无忧无虑的孩子,也有早慧懂事的孩子……

  比如,这首《田家》里的孩子就是又可爱又懂事。

  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是最常见的生存状态,安稳度日也是人们最朴实的愿望。所以他们的生活就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里的年轻人也早早地就能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虽然过得不是富贵日子,但凭借勤劳的双手,也能收获踏实的幸福。

  而这种属于淳朴村民的优良品质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也有了传承。

  这些小小孩童,在还没有学会怎样耕田织布的时候,便已经在桑树下面学习如何种瓜了。相信等有一天他们长大了,也会成为能够自己当家的儿女。

  这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又饱含着温馨氛围的诗,让我们看到了村庄里平静的时光和村民们平稳的心态,孩子的行为更是为全诗增添了别致的美好。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本文所选入的唯一一首词,而我们在辛弃疾的词里,更多地看到的是抑郁不得志的悲壮,抑或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伤,所以第一次见到这么温馨可人、灵动可爱的《清平乐·村居》时,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

  虽然那里“茅檐低小”,但可以看见清溪绿草,可以听见温柔醉人的吴音,可以遇见和睦的白发翁媪。

  在这个平和幸福的人家,孩子们又在做什么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帮家里干活了,而最令人喜爱的却是那个仍未长大的小儿子,他正调皮地卧在溪头,剥着刚摘下来的莲蓬(这里的“亡”通“无”,读音也是wú)。

  在孩子活泼的童真里,在村民辛勤的劳动里,在亲人间的相濡以沫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能够安定内心的岁月静好,那是词人对平和温暖生活的向往,是壮志雄心之外的田园梦想。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作者闲居乡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因为是闲居,所以能感受到农历二月的草长莺飞,能品味出垂柳拂堤的淡烟春景,他可能就那样悠然地在岸边踱步赏春,整个人似乎都醉在了这一派自然风光中。

  直到孩子们的欢笑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看看天色,原来是放学早归的学童们,趁着东风正盛在放风筝。风筝飘在天空里好生自在,孩子们奔跑在草地上好不热闹。

  或许贪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吧,尤其在春天里,借着万物的勃勃生机,儿童们的玩心也大大增加,欢声笑语回荡在美丽的杨柳岸,快乐身姿感染了美好的二月天。

  活泼可爱的孩子带给了诗人最本真的欢喜与生动,也带给了我们读者最富于朝气的鲜活。那么,如果拥有闲暇时间,你是否也想找个空旷的地方去放放风筝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小诗就像它的标题一样简单,所见,见的是最率真的情态,最单纯的童趣。

  牧童,黄牛,歌声,蝉鸣,让我们看到田园的风光,也让我们听到自然的回响。而且诗中,既有林间放牧的怡然自得,还有意欲捕蝉的紧张安静,一个活脱脱的可爱小牧童形象就这样来到我们眼前。

  如果你也是一个孩子,会与他有相同的共鸣吗?如果你已成为大人,可会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点滴趣事?捕过鸟,撵过鸡,逮过蜻蜓,抓过知了……那属于快乐童年的一切,也是我们与大自然最亲近的时刻,比现在忙忙碌碌的生活更简单快乐。

  所以,诗歌总会在不经意间引领疲惫的我们找到一条通往昔日的路,或者寻到一种美好而又纯粹的情怀。

  纵观这期的文章,诗人们在诗歌里书写着他们心中的童真,我们也可以跟随那字字句句,去找找我们的童心。若你已为人父母,闲暇时不妨也陪着孩子背背这些诗,有一天孩子长大了,你与他一起读诗的光阴,也将成为你们回忆里的美好。

  六月一日,祝孩子们儿童节快乐,也祝成人们心境悠哉,重回少年时。

 

 


最新回复 [0]
返回